不得不看的藏历新年,原来今年是火鸡年!
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(⊙v⊙)
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:diqiuzhishiju
又是一年过年时,新年将至,各位伙伴已经是踏上了节前漫漫,无心上班心灵路程。藏历新年,藏族年历里的新年。由于藏历新年一般与汉族春节新年接近,藏区企事业单位一般会将这两个假期合并来过,所以位于藏地的小央金很幸福的拥有了14天的过年长假。感恩于这样难得多出来的7天假日,一定要写篇文章好好讲讲我们的藏历新年。
大家节日快乐(⊙v⊙)
现在的藏历是西藏民族本土历法与内地历法融合的结果,最为原始的藏历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以前,当时的藏族先民根据月亮盈缺推算出了大概的年、月,后来经过雍仲本教(西藏最为原始的宗教)教徒的推进,藏族先民已能精确的推算出冬至日,后来文成公主进藏,将汉族历法带入,经过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藏历。
藏历推算图
现在的藏历大体上与汉历类似:藏历也一直采用干支纪年法,不同之处是以五行代替十干:甲乙为木,丙丁为火,戊己为土,庚辛为金,壬癸为水;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即子为鼠、丑为牛……依此类推。
譬如农历的甲子年,藏历就叫木鼠年。干支60年一循环,藏历叫“饶琼”,与内地“六十花甲子”相近。
藏汉历对照,值得一提,藏区有一种普遍的辟邪物件“十二生肖挂件”就是把上述的各色生肖融入了一块铜牌中
更为有趣的是,《山南雅拉香波纺织老妇人之月算》这边很老的书内记载,藏历将7天作为一周,唤作:依次是:日曜、月曜、火曜、水曜、木曜、金曜、土曜。(咦,恍惚间记得霓虹国也是这么称呼七天的),这实质是上古时代,内地古人就以日、月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行星为七曜,亦作七耀。东晋范宁《榖梁传序》中就有七曜为之“盈宿”的记载。霓虹当年学大中华各种先进文化的痕迹一览无余。
十二生肖铜牌,随身携带保平安,普通人家此类较为常见,若是贵族家的会更加精致
书归正传,现在开始就藏历新年的习俗开始分享。过年都是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,无论什么民族辞旧迎新,对新的一年都充满了期待,所以很多礼仪都包涵着类似的含义,藏历正月初一为藏历新年,由于与农历算法不同,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的日期不完全相同,一般会有四种情况:即藏历新年初一和农历大年初一完全重合、相差一天、相差一个月或相差一个月零一天。
2017年的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相差就一个月天,藏历新年在公历2017年2月27日,农历新年在1月28日。2017年是藏历火鸡年,下面就用对照的方式来一瞥藏历新年吧。藏区毗邻四川,所以我们用成都的过年童谣与藏区的过年习俗进行类比。
成都过年是童谣是 :“小子小子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;腊八粥,喝几天,沥沥拉拉二十三;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糊窗户;二十六,炖猪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面粉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夜;大年初一街上扭。”
藏历新年经幡
让我们欢快得跳起来
过年前,四川地区人民杀猪,灌香肠、熏腊肉。农家自制坛坛肉,各类准备,都是为了新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开吃,打扫房屋,贴春联祈福,串门等等。细探究,藏历新年,人民会有类似的做法,和汉族的新年一样,农历12月20多日开始,各项准备都陆续拉开,从农历29开始,过年的氛围开始逐渐走向高潮。
藏历新年法会
藏历12月29日
古突是藏族传统的一种主食,面粉加水和好后,做成面疙瘩,有时为了美观,还可以做成各种造型。家庭主妇在做面疙瘩时,还会在部分古突中包进8种食物,这就是古突又好吃又好玩伏笔。
具体做法是,每个人碗中都会有一个含有食物的特殊古突,体积也略大于其他的面疙瘩。 全家人开始吃古突,但不能吃完,都要在碗里留一点,然后,游戏开始了:现在每个人碗里都有一个包有物品的面疙瘩,各自用手掰开,看看里面是什么。8种物品的寓意分别如下:
包好的古突
日、月(做成太阳和月亮的形状)——吉祥。
辣椒——说话很厉害,也可以认为这个人是“刀子嘴,豆腐心”。
盐——懒惰。
瓷器——好吃懒做。
羊毛——心肠好,善良。
青稞——吉祥。
木炭——说明这个人心黑。
吃到辣椒、盐、木炭这些东西的人要即时吐出,引得众人大笑,增添除夕欢乐气氛。
煮好的古突
而后,家庭女主人给家人分发已经捏好的糌粑,每个人都会用糌粑触碰全身(不能碰额头),期待新的一年身体健康、事事如意、无病无灾,结束后用手使劲捏,在糌粑上留下手指印。把刚才喝剩下的古突倒在一个破瓦罐里,再将留有手指印的糌粑和早已用糌粑做好的魔鬼一起放进瓦罐里。
制作糌粑,似乎跟古突很像啊
然后一个人手持火把(用麦杆或青稞杆做成)走在前面,另一人抱着瓦罐紧跟其后,最后面跟着一人放鞭炮,大家嘴里喊着“驱鬼哟,驱鬼哟……”;到了“十”字路口(或“丁”字路口),把瓦罐放下,将火把扔在瓦罐上,这样,就完成了“驱鬼”仪式,来年就会平平安安。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,各家各户放在路口上的火把在夜空中燃烧,场面壮观。
驱鬼用的麦秆
年三十
开始布置房屋,就像我们贴窗花,春联一般。每家每户在自家的藏柜上摆上“卓索切玛”五谷斗,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,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。还要用水浸泡一小盘青稞秧苗,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、二寸高的青稞苗。“卓索切玛”的麦苗供奉在神龛正中,祈祷来年五谷丰登。
“卓索切玛”
旁边摆设有彩色羊头(制作原料不一,多为陶瓷制),藏语称为“隆果”,还要搭起“德嘎”,摆满各种水果和糖果等。这一系列摆设主要标志着过去一年的好收成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预祝。
妇女们则精心制作的“卡塞”(一种酥油制作的糕点)。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花样。“卡塞”花样繁多,有耳朵形、蝴蝶形、条形、方形、圆形等形状,涂以颜料,裹以砂糖,既是装饰神龛的艺术品,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。
德嘎
大年初一
在藏历大年初一这天,家庭女主人起得很早,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“羌枯”,即放有糌粑、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,给每人送上一碗。家人尚未起床,就在被窝里喝完“羌枯”。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候,先在屋顶上煨桑,然后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。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、清甜,谁家最先打上井里第一桶吉祥水,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。
天亮了,全家人都穿上新装,洗漱完毕,戴上最好的首饰,长辈就开始手捧“卓索切玛”五谷斗,向家人恭贺新年,互道“扎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,然后互敬青稞酒。
康定水井
大年初二
大年初二开始,亲朋好友开始互相串门拜年。客人登门一定先说“洛萨扎西德勒”(新年好),主人则捧起切玛迎接客人。客人先吃切玛,感谢主人的盛情,然后大家坐下来喝酒聊天。
从这天起,民间艺人也四处活动,说唱“折嘎”。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,手持木棍,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,比如赞美女主人多么美丽,男主人多么睿智,新年里一定会走好运等等,一般都能得到主人的款待。现在这类艺人主要存在过年舞台表演上,很少存在真正的民间以此为业的折噶艺人了。
尝切玛
大年初三
早上太阳升起后,居民聚居的大院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。10时左右,大院子里每户人家都把切玛、茶、酒、干果、卡赛等搬上楼顶,大家围坐在一起,欢度节日。
吉祥的时辰到来,大家开始在楼顶煨桑(大年初一寺庙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煨桑)、撒糌粑、插五彩经杆(塔觉)。院子里所有的人一起在楼顶煨桑、唱歌、跳舞、玩扑克、掷骰子,尽情玩乐,想怎么玩就怎么玩。下午,再去河边煨桑、插经杆,继续玩乐。
过年的各色小吃
煨桑: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,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。在藏族地区,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(或者院子中央,或者在屋顶依山处),每逢藏历新年,大年初一,人们起的很早,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,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。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、柏枝、桑面(糍粑)等物,顺便献酒洒浆,跪拜叩首,添嘛呢箭杆。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,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,山神也会十分高兴
煨桑
塔觉:“塔觉”是藏语,译为“经幡树”,是将染成五种颜色的长方形布条或印有“风马旗”图案的布条、丝绸缝制在杨柳树的枝干上。“塔觉”缝制的颜色顺序也是有讲究的,从上往下分别为蓝、白、红、绿、黄,颜色不能随意调换,依次代标着蓝天、白云、火焰、绿水和黄土,是人们将美好愿望寄托自然,敬畏天地的一种表现。
塔觉
如此快乐的过年活动会持续到正月十五,是不是对比起来和咱们汉族新年很多仪式的内涵都很像呢?虽然民族不同,但大家对辞旧迎新,新年的期盼都是一样的,在这里也祝福大家新年快乐!
END
扩展阅读
我局更多观察文章,戳这里: